產品中心
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介紹: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又名過年,是中國人最典型的傳統節日之一,具體時間是每年正月初一,也就是農歷的歲首。每年農歷歲末大年三十,則稱為除夕夜,也就是辭歲迎新的時間。
不過追溯到春節的歷史來看,古代過年并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臘日,即為臘八。直到南北朝將蠟祭移動到了歲末。到了民國時期,開始使用陽歷,并將其換名為春節,而且以立春為分界線過春節。
在漢族的農村里,有過大年小年的習俗,而且小年在中國北方與南方日子是不同的,相差一天。小年時間為,臘月二十三,意思是將灶王爺送上天,而且還會供奉糖瓜,用糖糊在灶神爺的嘴上,讓他們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時只說好話。
關于過年的傳統習俗是難以考證的,就現在的認識來看,過年源自于殷商時期每年年首進行的祭神祭祖活動。
另外,過年關于怪獸“夕”的傳說也是傳播最為普遍的,古代有一只四只角四只腳的兇猛怪獸“夕”,由于冬天的降臨,少有食物供給,怪獸來到人類的村落尋找食物,由于其身性暴躁、體型龐大,給存在里的人帶來了災難,所以沒到臘月底,人們會一起到竹林里面躲避。
又一年,村民正準備躲避逃走夕的攻擊,在路上遇到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孩子,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他并且一起逃難。后來孩子告訴大家一個躲避夕的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安心的回家,那就是看些竹節,在家門口掛上紅布。
由于長期受到夕的侵害,村民們半信半疑回到家中,不敢睡覺所以都圍在一起烤火取暖。到了子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村民被嚇壞了,聰明的小孩提出,自己將夕引出來,讓村民往火堆里放竹節。在孩子的呼喊下,怪獸“夕”被順利的引出來,可是村民們卻被驚呆了,沒有按照小孩交代的那樣做,于是小孩不幸被怪獸“夕”挑死了,百姓也清醒了,紛紛往火堆里扔竹節,這時夕果然受到了驚嚇,東奔西走逃跑了。
雖然怪獸“夕”被趕跑了,但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年”去世了,剛好這天是正月初一。由于夕一直沒有死,所以大家每天都會燒竹節,然后有了現在過年防爆竹的`習俗,鐵紅色春聯的習慣,而且會在每年的伊始說吉祥話客氣話。
②除夕晚上有守歲的習俗,全家人一起吃各類茶點瓜果,而這些食物寓意要吉祥。有關要守歲的傳說有三,迎接灶王奶奶、抵抗一種名為年的猛獸、燈火通明驅逐邪氣瘟疫。
③壓歲又名壓祟,最初壓歲錢是用來驅逐邪惡的,長輩們為了防止小孩子被靈異侵害,所以用壓歲錢放在枕頭下幫助孩子過一個平安年。現在只是長輩分給晚輩的紅包了,成了小孩子“收入”來源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