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是屬于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在春節的時候人們也會貼春聯,準備年貨,打掃屋子,那么2021年春節是什么時候幾月幾日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_2021春節是哪一天,歡迎大家閱讀!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年”的概念,來自上古歷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一年四季的時間總稱。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定出一年之歲首。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干支歷法的“立春”,當天象“斗柄指寅”時,萬物蘇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節。
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在這個俗稱“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千家萬戶家人團圓齊聚一堂圍坐在一起,擺上瓜果點心,或欣賞著春節晚會,或聊天嘮嗑,或打牌娛樂,抑或是把酒言歡。像很多傳統節日一樣,我們更注重的是其外在的形式,只要能給我們帶來歡樂,有沒有年獸、“祟”會不會來已經不重要了。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惜光陰之意;年輕人守歲,是祝父母長命百歲、壽比南山。
財神爺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祭財神這項活動一般是在正月初二進行。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一般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祭祀的項供品用魚和羊肉。這天中午一般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關于財神到底是誰,不同的FB體育 FB體育平臺地方、不同的行業,所敬奉的財神也不同。一般來講主要傳說有以下幾位:五路財神(即陜西終南山的玄壇真君趙公明,與四名掌管財富的神靈:招寶天尊、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財使者等主掌招財納福屬神之合稱)、守財真君(《封神演義》中的比干被姜太公封為文曲星君,道教尊其為守財真君,民間認為其無心而不偏私,故尊為“財神”,又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關羽(傳說關羽擅長簿記方法,能保護商業利益。又因關羽是一位武將,所以也被稱為武財神)。
每到春節,華燈璀璨,鞭炮聲此起彼伏。據史書記載:“FB體育 FB體育平臺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當時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這雖是漢族民俗傳說,但卻反映了漢族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作為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除了在春節辭舊迎新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舞獅是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扮成獅子的樣子,在鑼鼓音樂下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因為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其它形式的民俗,如祭火神、社火、吃灶糖、照田蠶、開門炮、點天燈、掃塵、拜茶、桃符、旱船、捏油燈、剪春幡、跑竹馬、隴縣社火、送孩兒燈、點燈山、……中國的傳統習俗可謂數不勝數,正如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雖然民俗形式是多樣的,但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這FB體育 FB體育平臺些形式,給我們帶來歡樂,讓我們能夠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