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時下節令,春夏之交,美麗晴川,風光正好。”4月16日下午,在第二十九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武漢晴川學院國學大講堂第二十四講《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古典詩詞與民俗風尚》在晴川多功能報告廳開講,國學名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晴川書院院長李敬一教授帶領500多名晴川師生一起品讀經典詩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薄盎饦溷y花合,星橋鐵鎖開?!崩世收b詩聲回蕩在晴川多功能報告廳里,李敬一教授和晴川師生一同品讀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傳承的歷史進程中,描繪民俗節日的經典詩句。以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制定并沿用至今的農歷計,這些節日貫穿全年,從春節、元宵節到寒食節、清明節,從端午節、七夕節再到重陽節、冬至、臘八節,不同節日的不同習俗,蘊藏著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智慧。
中國是一個詩的大國,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浩如煙海的優秀古典詩詞中,有許多詠嘆民間傳統節日的經典之作。詩詞中有節日,當代大學生品讀古詩詞,可以更加了解傳統節日的歷史內涵,也可以在過這些節日的時候更有文化品味,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實現民族復興的自信心。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形成的。節日是歷史的一面鏡子,從古典詩詞中可以看到當時許多民俗、風尚,更可以看到這些民俗、風尚是多么豐富多彩,多么美不勝收?!笆锊煌L,百里不同俗”,詩詞中活生生的古代民俗行為,能夠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擴大歷史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古典詩詞中所描寫的絢麗多彩的古代民俗、風尚,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這種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繼承性和傳播性。優秀民俗文化需要后代子孫、特別是擔負著文化傳承責任的大學生們結合現實生活去補充、宣傳、弘揚它,從而讓這種文化精神在當今社會環境中發揮更好、更大的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中國傳統節日除了在漢民族地區流傳的節日之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如藏族的雪頓節、藏歷年,蒙古族的那達慕,爾族的古爾邦節,回族的開齋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等,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這些共同構成華夏大家庭民族文化傳統,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經典詩詞的韻律中,李敬一教授激勵晴川學子們,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驕傲,以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以國學智慧點亮人生,以詩意情懷涵育修養,提升綜合素質,培育高尚品德,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內涵的優秀青年。
“李教授的講座,宛如一場沉浸式傳統文化盛宴?!眮碜詡髅剿囆g學院的劉夢瑤同學表示,聽了李教授的講座,既增長了國學知識,開闊了文化視野,提升了文化素養,更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驕傲自豪。(通訊員:李夢恬 陳亮)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