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元宵節的喜慶剛過去,“二月二”又將如期而至。二月二是農歷“龍頭節”,民間稱之為“龍抬頭”。關于“龍頭節”的來歷,民間說法是農歷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經過冬眠,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龍頭節”,各地有“祭龍神”“剃龍頭”“引錢龍”等風俗,這些節日的內容,蘊含了中國人純樸美好的新年愿望。
作為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的國家,我們的傳統節日大多與農業生產有關。“二月二”這個古老的節日,自然也脫不開這層關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是司雨之神,他的“職能”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命脈。“龍”若是貪睡或是玩忽職守,莊稼人必定要叫苦;“龍”若是抖擻精神,農民們則會額手稱慶。“龍抬頭”的美好寓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這一天,即便是貴為天子的皇帝,也要親自扶犁,焚香禱告,祈求龍神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舊俗“過年”,自臘月初八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真正結束,這一天也是辛勤勞作的開始。
按照北方地區的舊俗,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發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里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
在飲食上,二月二這天也是有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命名,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是“扶龍須”,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時光流轉,這個節日被逐漸賦予了新的內涵。隨著讀書人地位的上升,二月二這天成為童蒙行“開筆禮”的日子,表明從這天起開始正式學習。開筆禮是古代讀書人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禮。開筆意為“開始寫文章”,儀式內容主要有拜孔子像、聆聽人生道理,受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有的新內涵還涉及了歷史因素,清軍入關后,嚴令漢人剃發,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以表示“思舊”。所以現在流傳已久的“正月理發死舅舅”并不是正月理發真的會死舅舅,而是滿清政府垮臺,民族矛盾緩和,“思舊”誤傳成了“死舅”。
而就在今年,頸復康藥業賦予了這個傳統的節日新的含義——“頸復康日”,告訴大家頸椎健康,要從抬頭做起。
現代社會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各種電子產品應運而生,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正悄然發生著巨變,獲取信息不看報紙了,有手機;休閑娛樂不參加社會活動了,有電腦;看影視劇不開電視了,有ipad。于是,地鐵上、公交車上、飯桌上、沙發上,甚至床上,隨處可見低頭玩手機、看pad的年輕人,已成為城市一景,我們把他們叫“低頭族”。
伴隨著低頭族的出現,各大骨傷科里年輕的頸椎病患者也呈現出暴漲態勢,甚至出現了一部分青少年患者就診。這就是常低頭的后果,由于長時間低頭,姿勢不當會導致頸肩部肌肉勞損,使這部分肌肉處于疲勞、僵硬狀態,或是由于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也會出現頸肩疼痛、麻木的癥狀。更有重度頸椎病患者,因長期低頭,頸椎病癥狀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的工作。 頸復康藥業提倡創立“頸復康日”,倡導大家關注頸椎健康,只需從抬頭做起。的確,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但凡有利于頸椎健康的運動,都與抬頭有關。比如放風箏、羽毛球、游泳等,多做抬頭動作,可以鍛煉頸部肌肉張力,改善頸部軟組織血液循環,減少神經根及周圍水腫及炎癥的消退,緩解頸椎病癥狀。
抬頭,可以提升氣質,增加自信,保持好的精神狀態;抬頭,會有更多與人交流溝通的機會,提升人際關系;抬頭,可以感受自然,融入社會,發現美好;抬頭,可以讓頸椎健康,挑起生活的重擔。
頸復康藥業在二月二這樣的特殊日子里,給大家提出了這樣溫馨的提示,也如同敲響了警鐘:希望大家可以記住“頸復康日”,適度使用手機,多抬頭看看身邊美麗的風景,抬頭享受與人交流的樂趣,抬頭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再過兩天就是周末了,那一天又是植樹節,春回大地,萬物更新。頸復康藥業建議您,周末不要呆在家里了,風和日麗的天氣,十分適合全家一起到郊區出行,跟著朋友、帶上家人一起來一場暢快的植樹活動吧!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