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傳統以及最隆重的節日,每逢佳節,都是各種熱鬧,各種吃,節后總要吐槽胖了很多,同時也忘不了順帶吐槽一句,年味越來越淡。在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今天,過年的形式越來越多,那么在幾百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甚至沒有電的情況下,古人是怎過春節的呢?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春節假期是很短的,朱元璋本市窮苦孩子出身,從小苦日子過慣了,這有朝一日當了皇帝,對待下屬官員,本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原則,大大壓縮了官吏們的假期,春節只有五天假期。這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是個很痛苦的事情。在外地任職的,別說回家過年了,還沒到家,就該回來上班了??赡苤煸罢J為,給你小子發著工資,還不好好給活,放你五天假就可以了。
這種情況直到成祖朱棣執政的永樂年間,才有所改善,把元宵節納入法定節假日,假期改為十天。再到后期明穆宗隆慶皇帝,把假期改為從臘月二十二,一直到正月二十二,整整一個月,比我們現在的法定節假日,足足高出四倍。
現在,春晚成了我們每年必須要看的一個節目,并且隨著地方電視臺和網絡的發展,春晚的形式可謂是百花齊放,而在古代沒有電視的情況下,他們是看什么呢?
成祖朱棣在位期間,除假期延長之外,更是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制作鰲山萬歲燈,并全部開放,深刻體現君臣與民同樂的精神。很多古籍,均記載了百姓觀看燈會時的熱鬧場景,繁華程度,不亞于今日的燈會。
每逢大年初一,我們都要到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家中去拜年,其中,最開心的,應該就是小孩子收壓歲錢了。而今拜年的禮節,無非是問候,寒暄,在某些地區,可能還有晚輩向長輩磕頭等,在禮儀制度嚴格的明朝,拜年,可是一件大事。
明代京城的家庭,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全家起床后,首先就要祭天拜地,然后就要出去拜年,路上只要遇到親友,必須當街叩頭。一圈下來,腰都要累斷了。
古代沒有汽車,出門不是馬車就是不行,馬也不會喝酒,也就不存在酒駕,所以在古代到別人家拜年,需喝上個幾杯酒方可走,基本上把年拜下來,都是醉醺醺回來的。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春節就是團圓美滿的日子,親朋好友相聚,話昨日,望明朝,都是給予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只要開開心心,為新的一年攢好勁,就是一個快快樂樂的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