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以下是由
春節從臘八開始。臘八粥是吃臘八粥的日子。根據祖父母的說法,在過去,人們非常貧窮,只有谷物。在拉巴東北部,這是最冷的兩天,谷物被用來做粥以防止寒冷和溫暖。
幾天后,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大塊糖”。根據傳說,在這一天,灶神會升上天向玉帝報告今年每個家庭都做了好事和壞事,并在新年給予相應的懲罰或獎勵。人們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說自己的好話。但是糖被開發出來,粘在灶神的嘴里。
一年后,每個人都很忙。他們必須打掃一次,改變一切,準備足夠的雞、鴨、魚等。因為所有商店都在第一個月的6號或之后開門。
如果臘月的第23天不夠熱鬧,那么除夕是最忙的。在除夕夜,每個家庭都在準備除夕夜的晚餐。食物的味道到處都是。每個家庭都穿新衣服。父母正在準備食物,孩子們貼著對聯。在除夕夜的飯前,每個家庭都會燃放鞭炮。每個家庭都比其他家庭響得更響。它似乎比誰家的鞭炮還響。除夕晚餐一定要包餃子。
最獨特的猜測是豬肉燉粉條。我認為那些出生在東北并在外打工賺錢的人會帶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回家!就為了這個正宗的豬肉燉粉條!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會點亮所有的燈,并不間斷地通宵達旦,直到第一個月的第五天。除夕夜,非常小的孩子除外。我們都得熬夜。
元宵節是十二月和正月的最后一個節日。到處都裝飾著燈。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必須吃元宵,走上街頭觀看煙火和東北秧歌表演。在這一天,這是一個美麗而快樂的日子。
轉眼間,春節結束了。孩子們照常上學,大人照常工作,東北也迎來了新的一年。
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春節、重陽節、寒食節等等。在這些眾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大家習慣把過春節叫做過年。那么“年”究竟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古時侯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異常兇猛,每到除夕便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類。后來,有一個白胡子老爺爺發現它最怕紅色和巨響,于是他教人們每逢除夕的時候就放鞭炮,掛燈籠,貼對聯,燃起熊熊篝火。就這樣,“年”被趕跑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就這樣來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春節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像掃塵、祭祖、守歲、拜年、貼春聯等等,有些習俗已經沒有那么講究了,但人們團圓的愿望沒有變。到了除夕,遠方的人們提著大包小包,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趕回家和父母、親人團聚。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爸爸媽媽精心準備的年夜飯,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喝著香氣四溢的美酒,談談一年的收獲,送送來年的祝福,真是一年中最輕松愜意的時光。
吃過年夜飯后,大家會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多彩,有優美動聽的歌舞,有滑稽逗人的相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有匪夷所思的魔術,還有精彩絕倫的`雜技,大人們看得津津有味,孩子們則在旁邊嬉笑打鬧,索要紅包。“當當當……”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只聽見一聲聲“轟隆隆”的巨響,一顆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又仿佛無數顆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還有的如一串串珍珠,一條條瀑布……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
過年了,又可以享受美食了;過年了,又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了;過年了,又可以好好地玩耍了;過年了,又有很多自由的時間了;過年了,又可以拿到壓歲錢了……過年,線字 篇三
期盼著,期盼著,終于臨近年末了,春節也要來臨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喜慶的“福”字,街上的人們都忙著買年貨,父母和孩子們在服裝店買新衣服。許多大人們正忙著打掃他們的房子。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節即將來臨,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的節日——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今年春節的天氣非常適合出游探親,初十,我們全家一起回老家祭拜祖先。一進村子,就看見家家門前都貼著春聯。春聯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有家和萬事興的、有期盼來年風調雨順的、還有瑞雪兆豐年的等等,五花八門,喜氣盈盈。
除此之外,大人們和小孩都會去買新衣服,大多都是買紅色的,代表喜氣洋洋。我的外公家更是熱鬧非凡,外公會在家準備一些蛋卷、雪花丸子、扣肉啊……到過年時一家人一起團圓分享美味。
到除夕那天,大家都會從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老人小孩一起團聚。來到外公家院子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春聯和紅燈籠,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色,好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啊!一進門,一陣飯香撲鼻而來,這天,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吃過飯,大家就會坐在客廳里,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打打牌,說說話,嗑著瓜子,吃著糖果一起守歲。到了十二點,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花炮拿出來放,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十二點過后,大家都會到云門寺去拜觀音,求平安。因為很多人都會去,所以擠得水泄不通。拜完觀音已是凌晨一點多了,匆匆回到家,休息一會兒又要趕著去進行大年初一的行程。
正月初一是嶄新一年中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這與除夕的光景截然不同。大多數人都會邀親帶兒的,一起去墳山祭祖拜年。初二,便開始走親訪友了,年輕人都帶著小孩去一些長輩家拜年,這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愛的了,因為可以收到拜年錢。初三初四依然很忙碌,人們會繼續挨家地去給長輩們“請安”。
到了元宵節,新春也即將接近了尾聲,大家又會團聚在一起吃元宵。到了晚上,人們會取下掛在門前的紅燈籠,收起來留著明年春節再掛上。
過了元宵節,天氣變暖和了,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又照常做事,學生們也等待著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春節的前一天夜為“除夕”。福州有透夜點燈(稱長明燈)的習俗,意思是“長生”、“吉祥”。家家在天未明前點燭鳴炮,以迎新歲。廳堂中陳列酒果和貴(檜)花飯甑,焚楮帛,拜天地,謂之“供歲飯”這天早餐不煮新飯,而吃除夕的“余飯”,取來年有余之意。先吃年糕湯,“年年高升”再吃太平面,象征一年太平。之后重振衣冠,首拜祖先與家中長輩,然后出門往親友家中慶賀,互相來往,謂之“拜年”至初四為止,小孩向長者祝福,長者則分糖、餅桔子或“壓歲錢”給小孩。王式念《夢竹齋詩草》云:“兒童連日拜新年,紅線穿來壓歲錢,最妙袖中懷桔滿,壘壘墮落畫堂前。”路遇熟人時互道慶賀,臺江的群眾多叫“發財”城內的人則云“恭喜”與“拜年”。清人吳繼錢《半野軒詩存》云:簇新衣服耀眼前,禮數依然未變遷,路上相逢共長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但在水上居住的船民則有所不同,他們年正月初二至初四,三五結伴手攜籃子,登岸沿街挨家“賀年”,口唱“十二月花”等民間小調,受賀人家則以年糕等相送,俗稱“討(米齊)”。取一年吉祥之兆。這個賀年之舉,盛行于清末民國初年,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船民漸漸上岸定居而消失。
福州民間初一晚上天未黑就要趕著睡覺,謂之“斗夜燈”,也稱“斗早登”。據民國蔡人奇《藤山志》釋:“除夕人家守歲,商家結賬徹夜不眠,因而元旦之夜,宜斗(比)早登床也。”
春節有很多習俗。除夕,家家戶戶都要掛紅燈、貼春聯、放鞭炮,還會掛上寓意吉祥的中國結、貼福字。有的家里掛蝴蝶結,表示福在眼前;有的家里掛如意結,表示萬事如意;有的家里掛方盛結,表示平平安安。除夕夜晚,遠方的人都要不遠萬里地趕回家與家人們聚在一起吃頓團年飯。親戚朋友們歡聚一堂,舉杯暢飲,聊著自己一年中的收獲和心聲。
聽老輩的人說,吃團年飯一定要有魚這道菜,寓意“年年有余”。團年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聚會,它代表了團圓、代表了思念、更寄托了華夏民族對傳統的尊重,對新生活的向往。一邊吟誦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一邊觀賞著流光溢彩的煙花點亮夜空,我們迎來了新年的鐘聲,“當,當,當”雄厚的鐘聲響徹神州大地,也把春節的熱鬧與喜慶推向了點,全國人民都沸騰了。
春節期間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有舞龍燈、踩高蹺等精彩的節目,有糖葫蘆、小湯圓等傳統的春節美食,街上充滿了歡聲笑語,人們都換上了春節的.盛裝,喜笑顏開地迎接新春的到來。
最讓人高興地是,大人會帶孩子們走親訪友,去拜年。孩子們可以收到長輩的壓歲錢,有時還會收到一份獨特的小禮物呢!大家都高興地手舞足蹈,這也許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吧。
在春節歡快的進行曲中,我們也漸漸聽見春天的腳步聲。我愛春節,它是一個熱鬧的節日,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它是一個收獲的節日,它更是一個辭舊迎新、充滿希望的節日!
春節是很久遠的節日,就像每個中國人腦子里都烙下了這兩個字。在夏朝就開始盛行了。關于春節的來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打擾村民。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在春節,家家戶戶熱鬧非凡。上午,長輩們帶著孩子走家串戶,拜訪親戚朋友。大家在一起遮著瓜子言語交談。小輩的孩子們都會向長輩磕頭討壓歲錢,老人會笑吟吟的把錢塞進孩子手里。到了晚上,就更熱鬧起來了。家家燈火通明。孩子們在外面歡快的玩耍著,孩子們在外面放著煙花,十分熱鬧。晚上,家人在家里包餃子。
“劈哩啪啦!劈哩啪啦!”大清早的誰在放鞭炮,打擾人家睡覺。啊!原來今天是春節啊!首先,我在這里祝福大家新年快樂,于是,我快步穿好衣服,跑到樓下,哇!大家都在放鞭炮,我跑了過去(飯還沒有吃)跟他們玩起了鞭炮,五彩繽紛的鞭炮真好玩,大街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大伙都買了一件嶄新的紅衣服,小朋友都吃這甜甜的大白兔糖。“曉迪,快點過來幫忙,我快忙不過來了。”“哦!我馬上過來!”我隨聲應和著。于是,我便馬上跑了過去……
晚上,紅火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人群,街上,許許多多的小孩子拿著燈籠,在大街上亂逛。我呢,則是與表妹、姐姐一同去玩了。我們用領來的壓歲錢買了許許多多的鞭炮,燃起了鞭炮,鞭炮放出星星之火,讓我們不由得欣喜了起來。“姐姐,你看著鞭炮多少的美麗啊”!快樂之余,當然不能忘了寫作文。當天晚上,我就油然心生,寫了這一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的字寫有一點潦草,但是這上面的每一個字,都表達了我對春節的到來的喜悅之情。都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小大人”了,應當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廢話不多說。我們在大街上猜燈謎,可真有趣了,回家后,還是拿了許許多多的戰利品回家。瞧!大伙你送我東西,我送你東西,真的是和睦相處啊!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愿在這個新年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幸福的滋味,享受快樂的感覺!
說起春節,除夕這天是非提不可的。因為在這天晚上,不到萬不得已時,人們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飯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人們圍坐在一起,談論著一年中的趣事,津津有味地吃著,享受著團圓的幸福。吃完團圓飯,人們來到院中觀看絢麗多彩的煙花,五光十色,形態萬千的煙花隨著陣陣響聲便沖上天,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一大朵一大朵的煙花連成一片,使人看得眼花繚亂,真是美不勝收。在這天晚上,人們都要看“春晚”,一大家子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吃著瓜子,聊著天,其樂融融。到了午夜十二點,鞭炮聲一陣接著一陣,不絕于耳,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到了大年初一,人們都早早地起床,這是因為要去拜年了。大人們都拿著精心準備的禮品,而孩子們則跟在大人身后,去親戚朋友家拜年。每到這時,孩子們可開心了,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因為壓歲錢要到手了,不過這錢可來之不易,需要孩子們跪地磕頭才能得到。拿了壓歲錢的孩子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在這天呀,可不能忘了吃餃子。大人們在包餃子時,有時會包進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便寓示著新的一年福氣綿延無邊。
在隨后的幾天里,便常常能聽到鞭炮聲。街上、房前處處都有鞭炮的零星炸響。每一次響亮的爆炸,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
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們也照常上班。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著新的目標奮進、努力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一家回到老家一起團年。回到我的老家——平利,我發現老家與城市里大不相同,不論是在街道還是氣氛都不一樣。街道上的所有人都穿著新衣服,回到家中我發現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春聯,我們家也不例外。沒過一會兒哥哥就提議帶我去爬山,我們在路上看著遠處的山上有一片紅彤彤的東西我想應該是救命糧,頭頂上的一朵朵白云仿佛也想下到人間放炮了吧,來到了山腳下,看到了許多的救命糧,這些救命糧仿佛在對我們說:“快來呀!快來吃我們呀!”我與哥哥也禁不住他們的誘惑,趕快跑上去摘了一把紅彤彤的救命糧塞到嘴里吃了,酸酸甜甜的可美味了!美中不足的是吃起來口感澀澀的。
回到家中家長們要開始放炮了,我們買的有“降落傘”、沖天炮、摔炮、禮花……我們先放禮花,首先把炮子拉開,再把炮子的一頭點燃就好了,看著導火線一點點消失,我和哥哥趕快跑遠,生怕炮子把我們炸了。聽著霹靂啪啦的炮聲真嚇人。現在我和哥哥一起去玩摔炮,我們先拿一個在手上,然后再往地上使勁一摔“爆”。回到屋里我就聞到了陣陣飯香,我趕快跑到廚房的一聲嚇死人了!發現奶奶竟然做了我最喜歡的春卷,我趕忙悄悄拿走一個春卷一下子塞到嘴里吃了。沒過一會兒就開飯了,紅燒肉、春卷、小雞燉蘑菇等,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大家都很喜歡奶奶做的飯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晚上的八點鐘,我們準時準點的做到了電視機前看起了春晚。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春晚了,應為春晚里有許多的節目:魔術、走秀、小品……一家人其樂融融的。3、2、1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在我的家鄉,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自家做的臘魚臘肉,還有霉豆腐,豆谷之類的,這些農家開胃菜都是年夜飯桌上必有的。
大人們忙亂,小孩子們歡喜過年。過年了,小孩子們可以買各種吃的,玩的,尤其是玩的,過年了,小孩子們就要纏著大人們為他們買煙花,好在過年的時候大干一場。但大人們就有的忙活了,要大掃除和買年貨……根本閑不下來。
到了春節的前一天,我們都會和媽媽一起休息,因為為了在春節更有精力過年,在春節的這一天好好放松放松。
到了三十號早上,大人們早早就起來做年夜飯菜了,而我們小孩子也要早早的起來,幫他們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準備好,做好一切準備。為的是讓他們給紅包的時候多放一點壓歲錢。
正月十五,我們就要吃元宵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用什麼推出面粉,做出正宗的純手工湯圓吃。到了晚上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都要去猜燈謎了,為的是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品。每到元宵節,我們的孩子都會要去洗劫,這難道不是快樂又美好的日子嗎?
元宵節過了,春節也就差不多就要結束了,小孩子們也要準備開學了,天氣漸漸變暖,大人們也要照常工作了,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色春節。哈哈哈,看看我們多么的歡樂!
春節一開始,人們對霉運的驅趕就開始了。孩子已經開始吃糖,買東西了,而大人們也開始買好,準備好除夕夜的一切了。這還不是重點呢!這只是一個序曲而已。大多數地區的春節,都是從臘月開始,在正月十五時結束。而且大多分為這幾個部分,以除夕為分界線,有除夕前,除夕和除夕后。
現在,是重頭戲了——除夕!大家可能會想:這重頭戲就只有一天,豈不是虎頭蛇尾嗎?那你可大錯特錯,雖然除夕只有一天時間,但內容可豐富多彩了。光是“走流程”就多極了。早上,不管是誰,都要洗澡,換新衣。要干嘛呢?是的,“年”被“趕”走了。當然,也有地區開始辦廟會了。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們有的吃湯圓,有的吃餃子,還有的吃面。是的,這就是吃貨的最愛了——年夜飯。并且晚上,煙花閃耀著,爆竹齊鳴,好不熱鬧!
除夕后,小孩忙的不亦樂乎——紅包來了!人們開始休息,買魚,漸漸恢復以往的樣子。
接下來是吃飯,第一道菜是大盆菜,第二道是西湖醋魚……這么多菜,我都不知道吃哪一個好了,我一邊狼吞虎咽的扒飯,一邊夸媽媽的手藝好。
飯后,媽媽帶我去花市,一到花市,就聞到了一陣淡淡的清香,所有的花都姿態各異。百合花有的獨立枝頭,有的欣然怒放,有的含苞待放,蘋果樹上的蘋果綴滿枝頭,一個個紅里透白,害得我肚子里的小饞蟲都打起架來了……
晚上,一朵朵煙花飛上天空,有紅色的、黃色的、漂亮極了……我跳起來,想飛上天空用手抓住那些煙花,可是怎么飛也飛不起來,于是我大聲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怎么飛也飛不高。”接著哈哈大笑起來。
相傳原來有一種怪獸叫做“年”。每到除夕晚上便從海底上岸來禍害人間。所以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到山中避難。一位老人在除夕前一天到村中乞討,因為人們都急于逃難,村里只有一位老奶奶給了他吃的并勸他也去逃避。這位老人笑了笑,并沒有聽取勸告,而且決定幫助老奶奶驅趕年獸。半夜,年來了,它發現這天與往常氣氛不同,只見老奶奶家窗上墻上貼滿紅紙,屋里掛滿紅色的燈。年走近時,屋內突然傳出劈里啪啦的聲音,嚇得年拔腿跑。從此,人們在這天便會貼滿紅紙,在屋里掛滿紅燈籠來驅趕年,也象征吉祥。
過年的`時候要放煙花。我最喜歡放煙花了。每到這天大早,我都會早早起床來放炮,為新年拉開嶄新的序幕。看著自己的煙花在空中絢麗地炸開,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期待。我默默向往著新年美好的生活,希望新年與這煙花一樣燦爛。
過年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年夜飯。吃年夜飯要從掌燈時分入席,要慢慢吃。有的人家要一直吃到深夜,表達對新年的期待和對過去的惋惜。我總是狼吞虎咽,不懂禮貌。不過,在與家人的談論中,我似乎忘記了困意,滿心期待著新年的到來。在期待中,一轉眼,除夕夜就過去,新年來到了。
不過,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中,春節已經過去了。回味起來,似乎還意猶未盡。不過,還是讓我們積極面對新的一年,努力向上吧!
我穿好新衣裳,走出房門,就看見了三姨,便對三姨說:“三姨,新年快樂,紅包拿來!”三姨聽了開心地笑了:“來來來,這是三姨給你的壓歲錢,你要努力讀書哦!”我爽快地回答道:“好的,謝謝您!”來到廚房,想看看早飯好了沒有,就看見二姨在廚房里面忙碌著,我便對二姨說:“二姨,新年快樂,您辛苦了!”二姨聽了可開心了,直夸我懂事,也給了我一個紅包。這下可把我高興壞了,兩句話就換得兩個紅包,真合算!
我吃過早飯后就去小叔步家找妹妹玩兒,看見小叔叔在給妹妹給壓歲錢,小叔叔看見我便說:“快過來,這是你的壓歲錢,”我高興地跑過去說:“小叔叔,新年快樂,謝謝您!”
一直到了晚上,我一看到親人就祝他們新年快樂,一祝福他們,他們每個人就給我壓歲錢,我樂得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反正就是開心。過年真好!
哈哈,收了這么多壓歲錢,我豐收啦!晚上回到家,正當我尋思著怎么樣花這些壓歲錢的時候,媽媽走了過來,把我的.壓歲錢全拿走了,說幫我保管,怕我弄丟了。這一下,讓我美好的心情突然變得不美麗了,心里很難受。每年媽媽都說幫我保管壓歲錢,可是從來沒有還給我。什么時候我才能自己保管壓歲錢呢?
春節是我們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每年都會奏響,但每年的味道都不一樣。不管怎樣,我都特別喜歡過春節。
簡單的風俗有貼春聯,為了驅趕“年獸”;把“福”字倒著貼,因為“福到了”,這些都知道,接下來是復雜的,比如說貼門神,都經常貼關二爺,為什么?因為這是一種迷信說法,如果有不吉祥的東西、人,走到這家貼了門神的人家,關二爺是不會讓他進去的,而且小偷也怕關二爺,因為關羽是一副威武的樣子。還有拜灶神,在臘月二十四,把它貼在廚房的墻壁上,這天,大家就要拜菩薩,菩薩要到天宮,告訴玉帝這家人的善惡和罪過,它當天晚上還要接回來,口中念念有詞,叫菩薩多說他們的好話,再供奉些水果點心,這樣,就把灶神菩薩接回來了。
接下來是吃團圓飯,不是給大家吃,是給已去世的人吃,不可以亂動,否則這家人就不會有好日子,我聽爺爺講的,這種說法很迷信,吃飽了就是我們吃了。會上好好好多菜,有魚,象征“年年有魚”,還有餃子,里面什么餡都有,讓已結婚的人吃棗子餡,“棗”生貴子!讓走進事業的人,吃有硬幣的芹菜餡,財運旺!讓我們小孩子吃肉餡,健康成長!一邊吃一邊在外面放鞭炮,呀,還忘了一個。對了!發紅包,晚輩先給長輩送上祝福,才能拿壓歲錢。然后吃完了唱歌跳舞,看春節聯歡晚會。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大家一起守歲,五、四、三、二、一!新的一年開始了,趁這個時候,門窗全開,喔,不是放鞭炮,是迎財神,家家都希望財神到自己家來,來年會興旺,發達的,在財神面前許個愿,春節就這么過去了。
過年啦!一個個餃子寶寶出鍋了!它們胖乎乎的,皮薄肉足,在碗里蹦蹦跳跳,濺起一朵朵“浪花”。我望著那一碗碗餃子,垂涎三尺,忍不住抓了一個吃。媽媽看到了這場景,生氣地對我說:“你不能偷吃,應該等大家一起吃,否則就破壞了“團團圓圓”的寓意。”我聽了,慚愧萬分。終于能吃餃子了,外婆神秘地對我說:“餃子里有驚喜哦,如果你能吃到,這一年,你都會很幸運的。”我懷著好奇的心理,嘗了一個餃子。突然,餃子在我的嘴里變硬了,咬不動了,我感到奇怪,吐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硬幣。哦,我真幸運!
過年啦,吃完中飯,我幫爸爸貼窗花。我看見爸爸總是把有“福”字的窗花倒著貼。我感到奇怪,以為爸爸貼反了,便告訴爸爸:“爸爸,你貼反了,應該這樣貼。”說著,我便示范了一遍給他看。爸爸笑了,倒著貼是“福到”的諧音,代表福會來光臨我們。”聽到爸爸的話,我連忙把我貼的窗花撕了,重新再貼。
過年啦!晚上,我們來到空地。一支沖天炮準備就緒,緊接著是一聲又一聲的巨響,天空也變成了彩色的——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爸爸說:“你知道為什么要放鞭炮嗎?那是因為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總是來騷擾人們,人們為了驅趕它,就放了這響亮的鞭炮。而現在,人們用來慶祝。”我點點頭,看著天空上的圖案,真有像“年”的怪獸。
春節就在這快樂中閃過了。我又長大了一歲,它預示著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年,一定充滿朝氣,充滿希望……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每個人都是高高興興的,好朋友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玩煙花,煙花可漂亮了,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像一顆顆流星,有的像一朵朵彩色的花兒,有的像一個個色彩的噴泉,漂亮極了!睡覺前,坐在床上聚精會神的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可多了,有唱戲的、有表演的,還有演小品的。大家看著都哈哈大笑。
過年壓歲錢自然是少不了的,只要向長輩說幾句吉祥祝福的話,他們便會呵呵地給我們發紅包了。對了,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貼春聯。貼春聯的漿糊都準備好了,開始貼春聯了咯!爸爸爬上了梯子,手拿刷好漿糊的春聯,對準墻上,一撫平,春聯就結結實實的貼在了墻上。你們看可不要小瞧這些春聯,聽說可以避邪呢!
我們還要穿著新衣服去拜年,每到一家都要跟親朋好友說:“新年好!”,這樣他們就會給我們新年禮物了。有的是煙,有的是瓜子、糖果之類的,各式各樣可歡喜了。我每次拜完年都是滿載而歸,我吃著自己收獲的東西,心里美滋滋的,就像喝了蜜似的。
每年都會有春節,我每年都在盼,春節你怎么還不快點到我的身邊來啊!盼啊,盼啊,盼春節!
在過年的前幾天,街上便開始熱鬧起來了,街上處處都是接連不斷的攤子,小店里也擺著各種各樣的東西,五花八門的,有鞭炮、零食、玩具、煙花……熱鬧的除夕就在家家戶戶紅紅的對聯,燈火通明的大紅燈籠到來了。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及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吃完早飯,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口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天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晚上,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一家人有說有笑,喜氣洋洋的,大人們舉杯喝酒中度過,而我們小孩子便湊在一起玩玩這個玩玩那個,時不時出去放個鞭炮,然后同家人們送去祝福。一眨眼就到了守歲之時,我們全家人都不能睡,爸爸跟我說過,以前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出來吃人,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全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要在門口掛了一塊紅布,才能平安無事,后來才知道,年獸怕紅的東西,之后每年大年三十人們就掛紅燈籠,放鞭炮,年獸就再也沒有來過。
春節真開心,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中國傳統習俗中的春節真是隆重有趣啊!年年的春節都令我難以忘懷,記憶猶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