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是牽動億萬國人的高光節日,過年是中國人的大事兒,團聚、拜年、貼春聯、趕廟會、賞花燈、秧歌花會,人們為了過年,一進臘月門兒,就會進行各種儀式感滿滿和寓意美好的慶祝活動,日積月累中也形成了各地、各種的年俗文化。年俗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也讓咱們的年味兒更加生動。
農歷“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是中國的傳統年俗之一。清晨,北京市平谷區閆躍華阿姨和自己的姐妹幾個人如約相聚,開始忙碌起來,和面、發面、揉面、塑型,工序井然,有條不紊,每個動作都利索輕快,滿滿的高手風范。廚房內,伴隨著嘰嘰喳喳嘮不完的家長里短和喜悅的歡笑聲,面團在她們的巧手中時而拉伸,時而旋轉,時而頓挫,時而飛揚,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每一揉一捏都恰到好處,自然流暢。姐妹們分工明確,有的揉饅頭,有的整理屜布,有的用蒸鍋燒水,忙碌的身影奏響了過年的鍋碗瓢盆協奏曲。
就像她們火熱的生活一樣,蒸籠里冒出的熱氣越來越盛,饅頭的香氣逐漸彌漫屋子的每一個角落,那是家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火候到位,主廚小心翼翼掀開蒸籠,熱氣蒸騰中,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饅頭撲入眼簾,那份滿足和喜悅讓人倍感溫馨和幸福。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蒸饅頭的習俗也更多成了人們對長輩口耳相傳生活習俗的紀念,成為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復刻和傳承,饅頭也在新時代的巧手中變幻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和顏色。饅頭已不僅僅是食物,更承載了人們對家人的愛、對生活的熱愛,“蒸”和“發”再加上胖墩墩圓潤富態的造型,讓人們更是從二十九的饅頭中,討來了對未來蒸蒸日上的美好期待。(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