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春節的風俗有掃塵、祭祖、貼春聯、舞龍舞獅、守歲、放爆竹、吃水餃、拜年、壓歲錢、逛廟會等。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呂氏春秋》上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有在春節掃塵的節日習俗,FB體育 FB體育平臺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包含了“除舊布新”的含義,大家希望通過掃塵,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FB體育 FB體育平臺
春節前夕祭神祭祖,是一種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的習俗,一般都是在除夕到來之前先祭神,再祭祖,所祭的神,有的是保家仙,有的是財神、喜神,全國各地祭神大同小異,但目的相同,都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大吉大利。
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春貼等,用精巧的文字,抒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在我國民間,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春節來臨之前,人們都會精選一副對聯,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之上,為春節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氣氛。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北方,也叫耍獅子。
除夕夜守歲,也是非常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在除夕夜里,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也叫“熬年”,守歲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是為了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含義,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
爆竹,也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的習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就代表著辭舊迎新,放爆竹還可以創造出喜慶的節日氣氛,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
在我們北方過年,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一定是吃餃子,在南方則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現在雖然餃子已經是家常便飯,但兒時母親包的餃子,美味無窮,依然記憶猶新,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餃子,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
拜年是春節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動,很多身在外地的人,在春節前,都會趕回老家過年,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早早起來,吃完餃子后,就穿上新衣服,打扮地整整齊齊的,然后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在除夕守歲的時候,長輩就要給晚輩壓歲錢,也稱壓腰錢、壓勝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所以也表示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夠驅邪避災,保佑孩子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春節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習俗,就是逛廟會,廟會以祭祀活動為主,人們都會進香朝拜、許愿、還愿、求福,當然,廟會期間少不了一些賣這賣那的商販,還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非常熱鬧。
春節一般會吃水餃、湯圓、年糕、糍粑、粽子、糖瓜、春餅等食物。春節的傳統風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