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2019年的春節是2月5日正月初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按農歷講,這實際應該是2018年的春節,那么2019年春節是2020年的1月24日。
關于放假,目前假日辦還未公布2018年春節的放假安排。根據以往的慣例春節放假7天,從2月4日(也就是除夕)起至2月10日(正月初六)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歷01月0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歷正月初一。中國曾試圖廢除春節,但不被中國人接受,后以失敗告終。
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小游戲,比如數顏色游戲、拍手游戲,讓孩子安靜下來。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孩子的。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