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祭天祈年是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后,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后,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后,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祭灶、蒸花饃(臘月二十三后,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
寫春聯(臘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FB體育 FB體育平臺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吃灶糖、掃塵(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貼年畫(19張)有的傳統習慣。)置天地桌(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接神習俗。天地桌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主要為接神使用。)、吃年夜飯、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接神(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踩祟(接神FB體育 FB體育平臺后,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飲屠蘇酒(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FB體育 FB體育平臺酒,以祛不正之氣)、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貼“赤口”、“送年”。
有人說:中國人愛春節,猶如老鼠愛大米。這雖是一句戲言形容,卻說明哪里有華人,哪里肯定就有春節。美國的唐人街過春節,英國的華人區也過春節,澳大利亞的華人過春節,南非的華人也過春節。在歐洲偏僻小城,哪怕只有一戶中國人,他們也會過春節,給孩子們發壓歲錢,講中國歷史的悠久,年節文化的豐富;在埃及,有些20世紀初遷居的華人,其子孫后代連中國話都不大會說了,但每到春節,照樣會聚在一起包餃子過大年。
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春節正走出國門、走出世界各地華人的家門,帶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性,并開始了向當地社會和節日生活滲透的現象。距2006年春節還有好幾天,法新社、美國《》、俄羅斯《獨立報》等媒體都已經開始用大篇幅報道中國春節。這說明,中國古老的傳統春節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節日。
為了了解中國春節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在2006年春節前夕,中國《環球時報》指令駐外記者到各國街頭調查8-10名當地民眾,回答“您知道中國有個春節嗎”這個問題。
結果,在巴基斯坦首都堡街頭10位被問人,有5人知道;在馬來西亞采訪,回答則人人皆知,還會說“恭喜發財”,那里稱春節為“華人新年”,早已列為該國全國性假日;美國紐約也人人皆知,并自2003年起已將過春節納入公共假日,唐人街的春節熱鬧紅火一點也不比國內遜色;在法國巴黎街頭,10名法國人當中有9人知道中國春節,7人能講出大年三十是熱熱鬧鬧的家人大團聚夜;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與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圣保羅,與中國相距數千里,被采訪的20人中有10人知道春節是中國人全家團圓的重大節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街頭,被采訪的8位埃及人中只有2位不知道中國春節;而在莫斯科街頭采訪,10名俄國人中有8人知道中國春節,其中還有人津津樂道、眉飛色舞。這些采訪活動雖未遍及全世界,也許碰到的外國人恰好來過中國或對中國文化比較了解或不甚了解,但都表明中國春節在世界上已經有很高知名度了。他不僅是全球華人心中最牢固的民族情結,也成了中國文化邁向世界的一個堅實平臺和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