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FB體育 FB體育平臺當街頭巷尾的商鋪開始裝點新年橫幅、祥龍繞柱的門頭,電商平臺不停地推送年貨節促銷信息,直播間里不同主題的年貨專場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置辦年貨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消費者在購置年貨的熱鬧和喜慶中迎來嶄新的一年。
從京果、雜糖到數碼家電、海外保健品,再到休閑旅游,人們的年貨清單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更新、豐富,采購方式也從憑票定量到線上線下任性購,一張張年貨清單更是從手寫變成了電子版,如今成為一份份采購攻略。
“每年都來,今年買了五斤土豬肉做的香腸。”1月10日,今年66歲的退休職工閔選慧一早就約上四個閨蜜,從光谷來到漢口甚美王牌手工香腸店買臘貨。這些“硬通貨”,以前要自己在家制作,口味傳統、工序耗時;而現在,各種成品線上線下即時獲取,口味繁多、應有盡有。
“雞鴨魚肉一個月都吃不完”“臘腸要拖個小車去買”……如今,依然有不少老人保持著以往打年貨的習慣:種類要多、分量要足。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年貨供應都很緊張。
55歲的宜昌市民郭華回憶著兒時憑票才能換點年貨的日子?!靶r候過年最期待的就是初一清早還沒起床,媽媽就給姊妹幾個每人四塊糖?!惫A說,每到臘月二十幾,媽媽就會拿著平時攢下的糧票、肉票、布票上街換點豬肉、糖果、餅干和幾塊布料,自家種的好吃的也都要留到過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年貨種類逐漸豐富,大家拿著手寫的清單上街一一選購,拜年的禮物也多了精美的禮盒和漂亮的包裝。
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階段,“吃頓好的”的樸實愿望在春節得到滿足,年貨清單也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豐富。如今,不少人依然保留著“以量取勝”的年貨觀念,希望來年也是富足的一年。
12年白云邊一箱、紅瓜子3斤、禮花2個……進入臘月,紅安縣永佳河鎮老八超市每天都有不少村里的老人拿著手寫的清單來打年貨,店員從貨架上或倉庫里配齊貨品后再用紙箱打包封裝,大多數人都要扛回滿滿的一兩箱年貨。
開店20多年的汪濟良在一張張年貨清單中,見證了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消費升級。他感嘆,村民們采購酒水飲料、糖果瓜子、牛奶、禮包等年貨年禮的單價越來越高,車厘子、草莓等稍貴的水果銷量也不錯,年貨清單總是滿滿當當的。
耙耙柑、貓山王榴蓮、蘄春艾草……1月15日,今年30歲的武漢大學在讀博士生王爽在手機備忘錄上列好了要買的年貨,還根據食品儲存時間備注了最佳下單日期。她對年貨的選擇標準只有兩個:品牌響、質量好。她還打算將恩施玉露、隨州花菇等特產帶回山東老家送親友。
網購興起,手機“備忘錄”是“80后”、“90后”的生活指南和規劃表,他們將心儀的“牌子貨”記在手機里,隨時網購下單,品質商品成了他們年貨清單里的主力軍。根據《阿里媽媽經營指南》,在年貨節購物大潮中,年輕群體成為最核心的購買力量,30歲以上的消費者具備了更好的經濟基礎和更精準的消費偏好。
在某技術機構上班的武昌區“85后”居民錢周和妻子的微信對話框就是一張長長的年貨清單:“我要換一臺小米14pro手機”“山姆堅果、德芙巧克力、奧利奧”……錢周提醒妻子:“趕緊去沃爾瑪搶4J車厘子啊,今年可便宜了!”
1月13日晚7點半,在麥德龍洪山商場會員店,由于柜臺上的車厘子已被搶購一空,庫房門口20多人排隊等待車厘子出庫。抖音平臺上,麥德龍售價199元的“5斤車厘子”禮盒銷售量已超9萬份。
“現在的孩子天天都在過年”道出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提升。1987年出生的蘆方玉每年必買的年貨之一就是七歲的兒子小宇的新衣。她的丈夫表示:“過年給小孩買新衣服不會太在乎價格,長款冬衣一般都要五百元以上,買一身新年衣服要一千多塊,只要合身、美觀、質量好,我們就給孩子買?!?/p>
去年過年,蘆方玉還給兒子買了樂高華容道玩具,孩子動手能力變強了,夫妻二人年貨清單里的基礎款樂高玩具也變成了蘭博基尼賽車、中式園林等升級款。
1月18日上午11點,漢正街云尚國際時尚中心C館負一樓“佩燕尚品”漢服體驗館內,2015年出生于澳大利亞的華裔女孩Leah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店內選購漢服,她一眼挑中了一套下擺繡有龍紋的紅色絨面斗篷。試穿后,對鏡自照轉起了圈,十分滿意。Leah的母親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炎黃子孫就要穿漢服,這件年貨很有意義?!?/p>
店主葉佩燕介紹,近年來國潮興起,為孩子買一件拜年穿的國風年服已成為新時尚,年貨季以來,店內銷售額同比增長200%。
“新年第一杯健康好茶”小紅書線萬;龍年立體對聯、開運手繩等多次登上搜索熱榜……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格為“世界年”,品質國貨成了年輕一代“年貨清單”的主角,承載著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1996年出生的譚昳陽刷到新中式穿搭短視頻后,果斷下單了幾件新中式大衣作為“新年戰袍”,既充滿儀式感,也能趕時髦。
數據顯示,抖音平臺“#新中式穿搭”線億次,小紅書上新中式過年穿搭相關筆記超2萬篇。大量測評內容成為年輕人打年貨的指引,他們開始對照種草內容、攻略打年貨,“一鍵復制”“速通備貨”成為采買常態。
新年將至,譚昳陽在各種攻略中為自己挑選了合適的金飾、美甲、護膚項目等,她的選擇標準是,能夠帶來情感上的滿足。
挑花了眼后,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Z世代”們,不再局限于一張具體的年貨清單,而是轉向了對心儀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對于自身心意的彰顯:年貨,愛買什么買什么。
從事文字工作的武漢居民云飛是一名繪畫愛好者,在某平臺上被“種草”了專業繪畫課程。她便花3000元購買了20節繪畫課作為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