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近日,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以《溫州實踐》為題,聚焦溫州洞頭打造藍色海灣,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注重生態賦能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路。
東海貝雕螺鈿漆器、漁民畫系列文創產品、羊棲菜干飯菜禮盒、“百島十二鮮”美食2024“煙火里的洞頭味”海島美食節上,溫州市洞頭區豐富的海島年貨令游客流連忘返。游景點、逛市集、品年味之后,游客大多會從洞頭諸多高顏值民宿中擇一坐下,吹著海風,遠眺海景,享受海濱浪漫下午茶。
依海而生、因海而興。溫州洞頭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注重生態賦能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路。
“FB體育 FB體育平臺以前,村里人隨意挖沙蓋房,木船停靠到沙灘上,潮水一退就損壞了,村民還把污水、垃圾倒在沙灘上。”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村民洪求強坦言。
2003年,浙江全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洞頭緊跟步伐,東岙FB體育 FB體育平臺村在整治環境的同時,帶領村民搞起了漁家樂,吃上了“旅游飯”。
2006年,在東岙沙灘邊,洪求強兄弟五人合伙開了東海漁家餐館,洪求強負責經營,其他兄弟發展養殖業、經營水上摩托。“2018年是個轉折點,隨著村里環境變好,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明顯紅火起來了。”洪求強說,僅飯店生意,兄弟五人人均分紅好幾萬元。
為什么是2018年?浙江省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洞頭分局局長陳旭陽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洞頭開始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累計完成清淤160萬立方米、沙礫灘修復10萬平方米、海洋生態廊道岸線年,洞頭近岸海域水質狀況明顯好轉,一類、二類水質增加27.3%,劣四類水質減少27.1%。”
“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使得東岙村生態環境大提升,直接帶動了旅游業發展和村民共富。2012年,我們村民年人均收入是1.2萬元,2022年是5.8萬元。”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洪求偉介紹,東岙村有630戶1836人,從2016年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開始,全部漁民洗腳上岸當老板,全村現有民宿108家,餐飲15家,商鋪38家,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2022年,服務行業總產值6800萬元,村級集體收入200萬元,現在是沒有閑置勞動力的“全國充分就業村”。
55歲的楊小蘭剛從東屏街道食堂退休,就被聘請到東岙廚娘工坊,與28位漁嫂一起,為游客提供漁貨采購并帶到民宿烹飪的個性化私廚配餐服務。“每個月能多掙六七千元!”她高興地說道。
洪求偉表示,嘗到生態修復帶來經濟效益的甜頭后,村民開始自覺維護環境,不再亂倒垃圾、排放污水,村集體每年投入幾百萬元作為環境整治經費。
“生態修復到哪里,哪個村就富起來。群眾擁護是因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洞頭區海洋經濟科技服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李昌達表示,“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一期修復了東岙沙灘后,東岙村一棟二層的石頭房從年租金2000元沒人要漲到七八萬元租不到,售價從5萬元沒人要變成五六十萬甚至100多萬元還有人求購。很多村民主動前來詢問:什么時候才能輪到他們村修復生態。
2020年11月,溫州洞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成為入選十大案例中唯一的海洋生態修復案例。洞頭首創的藍色海灣生態修復評估體系(藍灣指數),成為自然資源部門的行業標準。
2022年,洞頭諸灣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提名)案例。“黃沙變黃金”“石屋變銀屋”“漁村變花園”,洞頭在生態保護、修復、提升上狠下功夫,不僅實現FB體育 FB體育平臺了生態“杠桿”撬動美麗經濟,還結合非遺文化,不斷因地制宜探索海島共同富裕通道。
2013年,陳燦淵創立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復興了斷檔20多年的薄螺鈿技藝。這是目前國內首家以螺鈿漆器為主題的藝術博物館,目前有館藏品3000多件。
“生態修復讓洞頭保留了傳統自然景觀,我們又提供了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作為人文景觀,希望能依托博物館模式打破洞頭海島旅游的季節性變化。”陳燦淵介紹說,該博物館依托東海貝雕非遺工坊開發產品120余款,年產值1000多萬元,帶動海島鄉村共同富裕。
陳旭陽表示,洞頭是全國首個入選“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海島地區。在這里,總近30億元的“洞頭諸灣共富海上花園”是全國首例海洋生態修復類EOD(Eco-environmentOrientedDevelopment,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2023年,該項目獲國開行等多家銀行集體授信23億元,成為EOD模式下以“生態美”帶動“產業美”的有效探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