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買年貨,過新年,開開心心一整年。”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準備過大年。各地市場也越來越能感受到年味了。“繽紛年貨展”、“歲末大減價”等標語在整個年貨市場上“硝煙滾滾”,春節未到,年味已足。
今年的年貨市場有什么新的變化?返鄉回家的打工者,學生等又會選擇買什么樣的年貨回家?
隨著物質的逐漸豐富、消費者對年貨需求種類的不斷擴大,酒類、家居用品、服裝、數碼產品等紛紛向年貨市場滲透。今年雖然遭遇全球經濟寒冬,但年貨市場FB體育 FB體育平臺依舊掀起促銷浪潮。
記者發現,今年的京城年貨市場出現了許多“抱團”組合現象。如北京崇文門附近的一家商場,部分專柜單筆消費滿3000元,就可到化妝品區領取一份品牌旅行四件套。該商場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跨專柜促銷可使商品組合更優化和有針對性,讓消費者享受更多的優惠。
當然,超市也并沒有在年貨大戰中就此認輸,武漢的一家大型超市很早便布置起“年貨大街”,將顧客過年需要的貨品集中到一處,酒水、糖果、干果、禮盒、土特產等等應有盡有,人們只需來到這個區域便可把年貨買得足夠齊全。
1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雙橋附近一家商場。據這里的超市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銷售的年貨商品種類很多,包含了傳統的糕點、臘味、果脯、烤鴨等傳統商品。“買一贈一”、“禮盒促銷”等活動也很多。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年貨市場物價和往常沒有太大的變化,僅部分品種小幅上漲5%至10%,很多產品都在做促銷。
記者走訪部分年貨市場發現,今年的年貨禮品盒出現新的變化,禮品一改以往高價、奢侈的路線風格,代之以健康、低碳、實惠等特色的包裝形式。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老字號食品等,均成為年貨禮品的新寵。
位于崇文門附近的一家中華老字號糕點專賣店近日生意火爆。在這里工作了兩年的鐘女士說:“從這幾天開始,銷量比平時增加了40%左右,尤其是帶有老北京特色的禮盒裝。”在記者觀察的短短10分鐘內,差不多有30位顧客在此選購傳統糕點。“這里的禮盒差不多在100元左右,價格實惠,過年回家送人既有特色也顯得有面子。”排隊購物的王先生說。
1月31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中關村附近的一家商場,這里除了超市,一些廠家還在禮品盒中附送掛歷、燈籠等禮品,吸引消費者。記者采訪一位剛剛買完年貨的女士,她說:“現在不都大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嗎?家里有多少人,能吃多少買多少,以前過年FB體育 FB體育平臺屯的貨太多了,正月過了都吃不完,少買點,不浪費。”
今年過年準備去南京看望老丈人的高先生所買的年貨已經裝滿了購物車,有傳統糕點也有北京的二鍋頭。“第一次去見老丈人,總要多準備點什么,我是北京人,所以選擇具有北京特色的食品,煙酒是最合適的了。”他表示,回家帶年貨一定得選最合適的而不是最貴的。
雖然傳統的送禮物品如煙酒等采購量仍然很大,但大家選購越來越注重實用至上,這也成了年貨禮品市場的一個新變化。
正在中國傳媒大學讀研究生的西安籍學生馮剛最近也苦惱于回家年貨該帶什么。想買點好的,可是畢竟學生沒什么錢,便宜的又怕沒有特色。“去年回家我帶了北京的糕點和一些特色食物,今年肯定不能帶一樣的。”他告訴記者,今年準備買一雙保暖鞋送給自己的母親。“對于我來說,買什么父母都會喜歡,雖然買年貨時會考慮到經濟實力,但只要用心選擇,一定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禮品,孝心為先。”
一位剛剛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安徽籍楊先生正在一個大型超市挑選回家過年的禮物,購物車里全是木耳、淮山藥之類的食材。他告訴記者,以往總是覺得回家要給老人帶很多的營養品,但事實上老人們寧愿多吃飯也不愿多吃營養品,不如直接買些好的食材回家,讓老人實實在在體會到做兒女的心意。“我還在網上給父母訂購了一個足浴盆,直接送貨到老家,也很方便。”楊先生笑著告訴記者,“現在網購年貨也很流行,我們很多同事都在網上選購一些肩頸按摩器之類的健康器材,既便宜又方便,可以有針對性地買一些器材讓老人舒舒服服過冬,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記者 陳 恒 通訊員 羅 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