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走在大街小巷,我們已經隱約聽到了蛇年的足音,人們正忙著備年貨,在很多人的心中,總有些傳統年貨是過年必不可少的角色,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瓜子、山芋角,有了這些,年貨才算豐富。
1月28日,記者在中心農貿市場遇到72歲的張大爺正在挑選個果盤。“現在的年輕人家里估計都不用這個了,我還是喜歡過年的時候在飯桌上擺個果盤,里面放些糖果、瓜子、花生之類的。”老人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他幾十年的慣變不了。“女兒每年都會幫我把年貨置辦齊,是他們的心意。但我還是要買些自己中意的東西,炒米糖、芝麻糖等,再來幾張春聯和窗花才更有過年的氣氛。”張大爺說,他和老伴都愛吃炒米糖,以前都是自己家做,現在不做了,只能在農貿市FB體育 FB體育平臺場買些。“以前家里做炒米糖的時候,從制作炒米到做炒米糖,要花好長時間,但是味道特別好,老人小孩都愛吃,現在幾乎沒有人在家里做了,非常懷念過年做炒米糖的日子。”張大爺說,過年請客人吃炒米糖、芝麻糖,才像過年。在農貿市場,記者看見一位大媽用籃子裝著山芋角叫賣,炒好的山芋角要十五塊一斤。“很久沒吃過這東西了,我要多買些回家,讓家人也嘗嘗。以前在家做的時候,放些黑芝麻,叫做麻條。那時的孩子沒什么零食,麻條就是最好的零食。炒著吃、炸著吃,非常香,而且FB體育 FB體育平臺越嚼越香。”李阿姨告訴記者,現在很少有人做這種地道的麻條了,制作過程非常繁瑣,所以逐漸沒人愿意做了。李阿姨還說,現在城里很難找到山芋角和麻條,偶爾碰到,就買來嘗嘗,還是覺得不如以前自家做的好吃,總感覺和小時候的味道比差點火候。年輕人口味容易變,老年人比較執著,特別是傳統佳節的時候,滿屋的年貨小吃,心中最掛念的還是兒時的美味。
友情鏈接: